喜欢的兄弟们一键三连走起 感谢你的支持與60年代已遠,氣氛沾不上之餘,更沒有面對創作環境事實的勇氣,只是對美好神話的複寫,後來者和未曾經歷過的人對那段日子的懷想. 因為假約你知道後來戲中角色路向,多少有些感概,逃亡、自殺、被殺,更多是無法在電影圈生活下去,生環者早已潰不成軍,70-80年代已經不是若松時代了,若松獨立自主神話都是學運前後日子,被挨打的日子、走入後學運的自我懷疑是不是更值得書寫?用各種若松電影片段來建立的影像「鄉愁」,打從白石說這是每一代若松助導也會經歷的過程,已經是他在若松工作的半自傳了,不是吉積惠,她是什麼人,她事實上做了什麼,經歷都不重要,一心一意高舉為電影死為電影亡的行動精神. 白石的「激進姿態」在主流還可沾一席之地,一到獨立自主的創作就變得像小孩子打打鬧鬧一樣,若松假約看到,說不定真的會連聲痛斥這位不長進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