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探讨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20世纪初工业化大城市中机器与身体、城市与人的感知的关系,并借助对书中主人公卡尔·罗斯曼的个体命运和以他的视角来关注的其他人的存在状态的分析,进而探讨现代文明的理性进程带来的机械化运作体系中身体对机器的依赖和个体的符号化、抽象化问题,以及交通工具对人的空间感知和整个感知系统的影响。
“失踪的人”首先指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16岁的卡尔由于受到女仆的引诱,并与之生下孩子,被父母赶出家门,遣往美国。作为被放逐者,他只身来到陌生的国度。在被舅舅短暂收留后,却因违背舅舅的意志而再次被抛弃。在流浪过程中他认识了流浪汉鲁宾逊和德拉马契。在西方饭店找到电梯工的工作后,他又因醉汉鲁宾逊的来访而被饭店解雇,此后他再次流浪,并沦为女歌手的奴仆。卡尔的一再沉沦,也反映了卡夫卡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即个体存在的困境。他始终在努力着,却总有一股力量推着他往下沉,一路走来,他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所以这部小说也被认为是现代的反成长教育小说(Anti-Bildungsroman),即外部环境并没有促成主人公卡尔的成长,而是导致了他的不断沉沦。有研究者认为卡夫卡“否定了德国传统成长小说的教育理想,将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变成了对一类人的命运的描写”①。在小说中,卡夫卡除了描写主人公卡尔的命运,还特别描写了现代工业社会中异化的个体,反映了20世纪初工业化大城市中人的身体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通工具带来的城市空间体验及其对人的感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