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最初是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晚期在西亚发现的。在锻造或锤炼过程中,工匠们为了增加器皿的强度,逐渐学会了在铜里添加少量的砷或锡,这样制成的合金或混合物后来就被称为“青铜”[48]。
▲ 璧,中国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软玉,直径18.9厘米。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
▲ 双羊尊,中国商代,约公元前1200——前1050年,青铜,高45.1厘米。伦敦,大英博物馆
在西方,青铜主要用来制造武器或工具,有时也用来制造身上佩戴的饰物。古代中国的工匠应该是独立发明了这种新材料,并以此制造出非常精美复杂的礼器的。这些礼器都有着鲜明醒目的形状,让人很容易辨识出用途:粗壮的炊具叫作“鼎”,结构坚固,造型朴实——正适合用来稳稳当当地炖肉;形状细长的酒具叫“爵”,特别吻合斟酒时的动作。这些特征鲜明的造型体现出人们对早期陶器的一些古老记忆,而不同的形状是特定功能在漫长年代里逐渐演变的结果[49]。在中国腹地有一座高墙环绕的古城二里头,是最早出现金属铸造作坊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匠以1000多年前的陶罐为模型来铸造青铜器皿[50]。这些青铜器都是用来纪念死者的陪葬礼器,其形态本身就代表着敬意,连制造者也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时的青铜器工匠都被视为贵族[51]。商朝是古代中国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城安阳的工匠们锻造出的“尊”,是用来盛酒的罐状容器,两侧各有一头公羊,与容器的形状巧妙地融为一体;羊腿恰好用作支撑,鼓胀的腹部体现出容器之饱满,它们愉悦欢快的神情也给沉重无声的青铜器带来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