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1549—1613年),江苏金坛人,生于官宦之家,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尤留意于医学,故很早就精于医道,于内科、儿科、针灸及外科手术等方面达到很高的造诣。他曾医活过因难产致死的孕妇,为落耳者成功地实施过再植手术,以高超的外科技术为一病人割除了眼窝边的毒瘤。王肯堂还擅长情绪疗法,他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会直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转化,从病因入手,运用情绪疗法可治好一些针药不能奏其效的患者。有一位数考方中的举人,因喜悦过度,导致坐立不安、饮食难进之疾,王肯堂以猛推患者落水的办法,使之受惊猛醒,疾患顿去。
在广泛收集众家医学文献的基础上,王肯堂总结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费时10年,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编著成《六科诊治准绳》。该书共44卷,220万字,分杂病、类方、伤寒、疡医、幼科、妇科六科。全书内容极为丰富,参验脉症,辨析透彻,涉及多种疾病的诊治,后人曾以“博而不杂”、“详而有要”之语赞誉之。王肯堂的其他医著还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5卷、《医镜》4卷、《医论》4卷。
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又字若虚,江苏南通人。他少年立志攻医,一生行医,济人无数。陈实功的医术,尤以外科见长。曾成功地完成难度极大的截肢、断喉一类的吻合手术。在探索摘除鼻息肉的方法上,他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手术器械,即用两根细铜筋,筋头各钻一个小孔,以丝线系孔使两筋相连,连线长约5分。手术前,陈实功将麻醉药滴入患者鼻孔,然后将两根筋头伸入鼻内,用两筋头的丝线把息肉从根部绞紧,然后向下一拔,息肉即可摘除,只需再止血消毒,便圆满地完成了治疗。对于吞咽钉、针患者的救治,陈实功的方法是用乱麻筋一团搓成龙眼大小,再用线穿系好并留线头在外,将乱麻筋团浸湿后,让患者急速吞下,针头必会刺入麻团,只要抓住线头立即从喉中扯出,针亦相随而出。此外,关于下颌骨脱臼整复法、痔瘘的各类疗法、皮肤病的治疗等,他都有独到的技术。陈实功虽长于外科,但他特别推崇祖国中医学的整体观点,既重视体表疾患的局部治疗,也重视患者机体的内在改善,坚持外治内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了标、本并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