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作为戏曲中的术语,指的是演员以一定的唱腔示意司鼓,下面的唱段是什么节奏的板式。叫板通常用在戏曲中的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板式中。它的曲调以散板为主。为了能够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运用叫板的方法,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司鼓铜器便会转奏出下一唱段的板式。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将叫板引出下文,挑出新板式的意义引申为挑衅或挑战。
知识链接
有板有眼
人们通常把做事老到,稳妥有样叫作“有板有眼”。有的时候,唱歌有节奏感人们也说“有板有眼”。《曲律》中说道:“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也就是说,“有板有眼”原来指代的是戏曲。能将戏曲唱得字正腔圆,音调拿捏得恰到好处,便是有板有眼。其中,板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有时也指打拍子用的乐器;眼则指的是戏曲中的拍子。
“梨园三怪”到底有多怪?
戏曲中有“梨园三怪”的说法,他们都是谁?到底有多怪?
梨园三怪都生活在清朝末年。
跛子孟鸿寿。孟鸿寿幼年得了软骨病,身长腿短,身体纤弱。他苦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成为戏院竞相邀请的丑角大师。